《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读后感1000字 -k8凯发ios

我想任何一个关怀过祖国命运的儿女,任何一个关怀历史中个体命运的儿女,都能明白为什么程美宝在读到《西游记》里那匹白龙马的下场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是白龙马,是陈寅恪,是《sos,一代宗师垂垂衰竭的史学生命》,是无数的知识分子,是无数被践踏的热心。

我为什么想读这本书,是偶然读到这句“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是岭南文化教育的代表”。有点生气,因为中心和代表都是好乏味的宣传用语。

然后我就去找有没有“边缘”得理直气壮、自成一派的文章,看到一个讲座名为企埋一边,朋友解释企埋一边:“通常有人,物standinginyourway,配合一句唔该借歪(mead),麻烦让路给我。”我心想,挺合我意的,是我喜欢这个城市的部分:无意跟你争什么高低,什么中心啦边缘啦,市民不是很介意,揾食紧要啦。企埋一边就一边啦,一边都有自己的天地。

但是我看到这本书的开头时,就知道合我意或者合市民意都没用(不是),无数岭南精英千百年来对“企埋一边”耿耿于怀,他们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只不过这个位置的中心总是中华文化,到近代甚至变成了中央政府。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jpg

本书的导论讲到一个展览会。1940年被展览出来的广东文化,已经是被挑选过精心策划出来的成果,但回到当时的处境中——广州沦陷一年多,正值民族危急存亡之秋,还有什么比鼓舞民族精神重要呢,重述庐山讲话都要哽咽的我,在当时怕也是看不到广府话撰写的木鱼书。细想又让人叹息:热心筹办展览会的地方精英不就可能是“白马”下场的知识分子吗。

“大抵皆中国种”

在古代,历史叙事体现着士大夫主导的书写传统所表达的天下、国家、地方。这样建立起来的广东地方历史,与其说是“地方”的历史,不如说是“国家”的存在如何在地方上得到体现的历史。

因此,无论是地方志或私人撰述,都在书写蛮荒的广东如何逐渐文明开化的历史。这其中让人无奈的是,广东内部也要为谁是“粤人”、谁是“中国种”而争吵,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皆以不同的方言去建立自己汉人的身份,而“徭、僮、平鬃、狼、黎、歧、蛋族”多被排除在外。

有亡国有亡天下

“清末,国家理论和制度的变化,迫使地方读书人重新定位乡土和国家的关系。”1903-1904年,晚清政府颁布的学堂章程中特别强调教育与国家的关系:作文www.yuananren.com借着教授乡土知识,激发学生爱乡爱土之情,鼓励其忠君爱国之心。各地读书人很快响应,编撰了不少乡土教材。

在乡土教材中,无论是土货还是洋货,都能表达为对现代性的追求,都能与爱乡爱国扯上关系。在这“和谐”的合唱中,也有杂音如梁启超的中国人“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资格”,但终究被民族主义的浪潮覆盖过去。

到近代的转变里,有这样的一点:传统的天下观念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主义,但演化为现代的国家观念时,民族主义取代了文化主义。从天下到国家,人民忘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亡天下是整个民族文化价值的丧失,亡国不过是一个政权的崩溃而已。”

家国应如何称呼?看了一下评论,也明白为什么程美宝在开头,要写下:“应”一般很容易被质疑,而“是”——尤其是自以为是的“是”——却往往欠缺自省。作者:请把我包括在外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苏东坡新传》读后感2000字

2:《天龙八部》读后感4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