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亲人》读后感800字 -k8凯发ios

趁娃睡觉的空档(感谢娃每晚八点左右睡觉)看完了黄灯博士的《大地上的亲人》感触颇多,不吐不快。

我不知道该怎么给此书分类,它不是文学,也不是很严肃的社会学田野调查,但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生活,归为非虚构类写作吧,又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国外非虚构类写作书籍,有很强的张力。但就是这样一本“四不像”的作品承载了非常厚重的三农主题。作者从个人经验出发记录三个村庄的亲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伏,虽然带有主观色彩,记录也略显琐碎,但呈现出来的面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中国农村整体特征。不敢说我对农村、农民、农民工有多了解,但也见识过进城务工农民工的辛劳、卑微和挣扎(上大学时,学校正在建的教学楼工程因为没有给农民工发工资,年轻的农民工爬上十几层的高楼欲跳楼的景象仍然令人难以忘记,本书中也有相同的记录)。

《大地上的亲人》.jpg

第一代农民工老去,青春在建设城市的劳累中耗尽,而城市并没有给他们留有安身之地,老去的农民工只好回归故土,而故土已不是早年的模样。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也作为第一代留守儿童,儿时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上升空间几乎被堵住,成人后只好作为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市里的工厂贱卖劳力,在经济形势时好时坏的大环境中沉浮,不敢去想未来。他们一旦失去城里的工作,回归故土的处境还不如父辈,因为从小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不但面对无田可种的处境更要面临有田也不会种的艰难境地,而他们的孩子又成为新的留守儿童,命运似宿命般轮回。

相比费孝通先生著《乡土中国》时期,中国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层面虽然已实现了温饱,但精神层面的贫瘠,抽空了乡土的精神内核,熟人社会的制约不再牢固,松动的乡土社会受到消费主义思想冲击,一夜暴富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似病毒般蔓延,从而引发的赌博:吸毒等不良风气正在摧毁本就不牢固的文化根基。

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可归结为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导致,那么这些个体呈现出来的普遍性具备的整体性,值得我们反思:讨论、思考中国大地上广大农民群体的生存景象。

广大农民的出路,农村的发展都是关系我国根基的重要问题,无论怎样渲染时代发展带来的繁华,也不能抹去这繁华的底色,这底色由沉寂的,卑微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决定,是暗淡的,不可忽视的色调。

《《大地上的亲人》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书店的灯光》读后感1000字

2:《真故-90后叙事》读后感10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