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k8凯发ios

各国的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英美的现实和自由,欧洲的王权和宗教,日本的成长和幻想,俄国的革命和强权,中国却是自傲与凄美。东周列国才是中国有故事的时刻,随着周秦之变,中国人身上的某些复杂的东西早已随着历史而离开,中国文化历史走向着凄美和自傲,而且愈来愈甚。中国的四大名著就是凄美文化的体现。

当今,当中国的某个人物被访谈成功经验,这个人总会说做自己做事的艰辛,谈的是自己的苦难,有时谈着谈着竟流下眼泪。被采访人很少首先强调高兴的回忆,出现的高兴也是为了强调自己成功了,而不是强调自己是多么喜欢做这件事,体验这件事的欢乐。按道理说,上电视的著名人物的生活工作条件是超过大多数人的,应该高兴才对。分析这背后原因,可以看出许多人成功了,但大多数人做的事自己并不喜欢。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悲伤的成功文化。

《三国演义》书籍.jpg

中国的四大名著,实际上是中国的四大悲剧。

《三国演义》诸葛亮总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巨大的失败阴影,“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曹操总是失败,但就是不可战胜。《三国演义》作者用劲全力歌颂仁义(或许是作者定义的那种仁义)的力量,结果在现实面前,作者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魏国胜利了。作者感叹,“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作者对仁义失败的不甘解释,用美丽的风景描写冲淡自己现实的忧伤。美丽的画面体现出极度的伤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美丽的画面应该让人高兴,但在中国是高兴不起来的。

《西游记》也是这样。美猴王最后变成了一个聊无生气的生物,由开始头戴金箍被迫劳作,变成不戴金箍自愿受苦的修行者。美猴王的生气被消磨殆尽后,在小说结尾终于成功修成正果。这样的成功对美猴王真是一种折磨。如果让美猴王自然选择,恐怕有千万次机会,美猴王也不会选择当个苦修者。很多人把《西游记》当做轻松的童话小说来看,但从主角命运来看,《西游记》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水浒传》的人物个个是行侠仪义之人,北宋朝廷则是奸佞当道,可最后奸佞胜利,梁山好汉死的死、散的散。

《红楼梦》则把自古红颜多薄命写到极致,无论多么有才华有思想的女子,在现实中都得不到尊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被现实无情的碾碎。

再观美国文学,如《老人与海》,那个老人从现实中失败了,但在小说中体会不到老人的悲苦,反而老人是种高兴的心情,在战斗,在生活。西方是高兴的失败,中国是悲伤的成功。

中国文学艺术描写哪些“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凄凉的英雄的故事。中国的权力政治艺术则走向加一个极端,程朱理学就把政治人物捧到完人的位置,现实中没有人能达的到,却在宣传中不断塑造一个个完美形象,走向自傲的极端。

中国的歌曲也体现着悲伤的美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西方多数是探险前行的前奏,激励着人们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作文www.yuananren.com在中国的结果是,“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在中国,即使皇帝也逃脱不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悲伤情绪。

无数悲伤的英雄被吟唱,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无数的文人在现实中挣扎,总不成功,只好把悲伤附上美丽的色彩,当成一种眷恋,这不能不说已经有点文化心理问题了。

在“敌人腐烂变泥士”和“尘归尘,土归土”的语句中能够体验到文化的差异。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

2:《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好句好段摘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