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鼠岭》读后感1000字 -k8凯发ios

作者的文笔很好,这本书一但读起来就放不下,环环相扣,老使人有一口气读完了解结局的冲动。

读完后,总体感觉是头脑很舒畅,逻辑能够解释的通,但是,但是,胃不舒服,有痉挛感。我的胃很健康,痉挛感来自于对故事主人公人设的一种总体感觉。

这个主人公带出来了全书的一个哲学问题: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扫鼠岭》.jpg

主人公在不了解他的人眼里是坏人,判断的依据是他的“不为自己辩解故意把水搅浑”的行为。在熟悉或了解主人公的人的眼里,主人公摇身一变,成为了好人,有爱心,隐忍,有牺牲精神等。读者如我,看完书,开启了上帝视角后,就觉得主人公是个没长大的有英雄主义倾向的孩子,心理年龄“冻龄”到了17-18岁左右,要成为成年人,又不是成年人的状况。如果主人公18岁左右被抓,关了至少5 监狱,出狱大概1-2年,怎么说也是25 的人了,他人格中重大的bug实在是人格缺陷。这种实在解释不通的人格缺陷,是我读完书胃痉挛感的来源。

这个重大的人格缺陷是什么呢?就是主人公对法律社会秩序的无知与蔑视。他从小有点像“孤儿”式的养育环境,造成他的生活中缺少权威,作文www.yuananren.com所以不知道有事找家长,老师,学校,领导等等这些上级机构反映和寻求帮助。但是,他并不破坏规矩。在学校没有,在监狱只有一次,出来后也知道按照居委会安排行事,工作;在公关公司平时也正常。就是案发,主人公也是尽量利用规则来达到规避规则的目的。所以说,主人公一直是知道有规矩规则这个东西的。法律就是规矩的一种。如果说主人公第一次杀人把自己的自卫变成连环杀人犯嫌疑人是出于帮助女同学善意,这种善意来自善良和未成年孩子的英雄主义和迷茫的话。第二次监狱犯事就有点像第一次行为的复制。以后所有重大犯罪基本都是这个模版里出来的。这人就没长大,不知道有事向相关部门反应吗?既然都知道公安办案都讲究疑罪从无有所改进了,为什么就没想到基金会这些人也可能会有失势的一天吗?这个人把握不住爱情,在犯罪边缘游走,脑袋有一部分残缺啊。

是,有可能向主人公所处的底层是看到的“阳光”少,生活的艰难,人生经历太多黑暗,对社会政治不敏感,所以造成平时隐忍,但一但爆发,天崩地裂的性格。但是这种极端性格,非好,非坏,是病,要治。

我的胃痉挛感是看到了一个有耶稣上帝倾向极端病态的人,在清醒时聪明的布局,发病时把自己当上帝扫平人间邪恶的行为。

《《扫鼠岭》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机器之门》读后感600字

2:滑草记作文600字

网站地图